本文来源于石友文章,观点理论各自体会,额济纳.雷军 发表于马鬃山石友群2025-04-05。
一、思考
马鬃山的石头里有天然形成的石头,也有古人加工过的石制品。
在以天然奇石的观赏石为发展方向上,很多人没有区分马鬃山的石头的天然或古人加工的边界,我认为判断马鬃山的石头是天然或非天然(古人加工的石制品)属性是藏家对马鬃山石头认知理解的第一底层逻辑。
当然也有很多藏家玩家商家用古人加工的石制品按照天然观赏石的展示方式表现出当代艺术的雕塑之美、象形之美,又或者以观赏者视角赋予马鬃山石头新的文化艺术内涵,这样的认知方式本身没有对错,但对于马鬃山非天然古人石制品来说,不究竟,也不严谨、不足以客观完整的呈现古人石制品所承载的内容!
我认为对于马鬃山非天然古人石制品的思维角度应当本着完全尊重原创,解读、解析、解构古人所加工的石制品记录了什么样的思想信仰和文化体系为出发点,进而构建起马鬃山非天然石制品的价值体系,这一价值体系包括但不限于学术和观赏性体系,而更多的挖掘马鬃山非天然石制品所承载的思想信仰体系的核心内容、文化艺术的表真呈现!基于这一思路,马鬃山非天然石制品中很有可能承载着华夏文明史前思想信仰文化艺术体系在起源的最基础的内容记录。
笔者通过数年大量观察、收集、分析马鬃山非天然石制品,提出“工、形、神”判断马鬃山石头的基础标准。
“工”是判断马鬃山的石头天然与非天然的临界点,具体工艺可以参考学术界中关于不同时期石器加工工艺和玉器加工工艺,亦或兼具石器和玉器加工工艺,涉及断代需要专业学术力量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判定;
“形”是在明确了属于非天然石制品的基础上,观察像形、图案、符号等传递出的内容,是否与岩画、高古玉、古青铜器、古陶器、甲骨文记录内容接近或类似,以文化元素和文化基因,推论岩画、高古玉、古青铜器、古陶器是否与马鬃山的非天然石制品有直接或间接的关联;
“神”是基于以上工、形确定为马鬃山史前石制品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这一类石制品所记录和传递什么样的思想信仰或精神力量。
在观察马鬃山非天然石制品“工、形、神”的这一思维逻辑推论下,鉴于每位藏家的知识、认知及藏品储备的局限性,我呼吁相关部门组织学术力量尽早介入马鬃山非天然石制品的研究,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多学科交叉研究,尤其是利用Ai和全息扫描技术,广泛征集马鬃山的非天然石制品,系统的研究分析!让马鬃山史前石制品成为华夏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我也倡议全国的马鬃山石头的爱好者和藏家以书面形式发表各自观点,发布在“马鬃山石友”微信群里,互相借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认知。马鬃山石头的实物通过拍视频和照片的方式发布在抖音、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上!
我也倡议,从我这篇粗浅认知的文章开启马鬃山非天然石制品文章和抖音、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发表接龙活动,希望全国的藏友积极响应,以互联网为媒介,聚合关于马鬃山非天然石制品的各类观点和实物资料,尽快引发国家相关部门重视,为马鬃山的非天然石制品早日走进博物馆和体现出其应有的价值做好思想上和行动上的准备,也让马鬃山石头的爱好者和藏家成为书写华夏文明探源工程新篇章的重要见证者和贡献者!
我的抖音名:额济纳.雷军;
我的微信视频号:额济纳.雷军.马鬃山的石头;
我的微信公众号:马鬃山的石头。
我会持续发布马鬃山非天然石制品的照片、视频或者相关文章,敬请广大爱好者和藏家接龙发布出抖音、微信名信息,便于学术机构尽快发现收集研究价值高的藏品和学术文章。
二、猜想
在上古时期的马鬃山一带,华夏先民以渔猎、采集、训养、游牧、农耕生产的漫长历史进程中,通过观察日、月、星辰、自然界万物和人类自身,逐渐发现有其运行规律和相互关联,认为天、地、自然万物和人类自身本为一体,以万物有灵和天人合一为思维原点,形成了上古时期的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在顺应自然发展中对天地日月星辰鸟兽鱼虫心存敬畏,以自然神灵崇拜和祖灵崇拜为导向,进而形成了文化的发展脉胳,较典型的为上古三经,分别是易经、山海经、黄帝内经,分别对应天书、地书、人书,之所以称之为上古三经,说明上古圣贤在文字产生之前已经对日月星辰、自然万物和人类自身有了系统的认知并予以总结,后世圣贤在文字产生之后再予以记录、整理和注解。而上古三经的本来义理和规律具有穿越古今恒常不变的特征,例如河图洛书、周易、古代的天文历法等!再以华夏文明起源推测,以“仰望星空”、“满天星斗”、“苍龙七宿”、“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在天成像、在地成形、在体成命”、“圣人行自然不言之教”、“重差法”、“勾股定律”、“天工开物”、“结绳记事”、“抽象成数、象数思维、数理之变”“龙的传人”等表述的底层思维原理在马鬃山非天然石制品中都有大量的形式和精神力量表现,以“山海经”核心思想“神人兽”合体的表述下,马鬃山类似的石头则更加直观的展现出来,还有类似高古玉和礼器的马鬃山非天然石制品联系红山、龙山、凌家滩等石制、玉制品,相互之间的视觉传递信息中的文化元素则更加多元和丰富!古人的思维体系与万物有灵的认知投影源投射出“在天成像、在地成形”的自然不言之教,马鬃山的非天然石制品中都贯穿着这一思维构成,因此推测上述史前遗迹与马鬃山地区系一脉相承的史前遗址,很有可能发源于马鬃山地区,是在迁徙交融中演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而马鬃山非天然石制品品类表现之丰富,远超任何一处史前遗迹,很有可能成为破解华夏文明起源的最为丰富完整的思想文化艺术宝库!
- 2025-04-09
- 2025-04-09
- 2025-04-09
- 2025-04-09
- 2025-03-19
- 2025-03-17
- 2025-03-13
- 2025-03-07
- 2025-03-07
- 2025-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