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于石友文章,观点理论各自体会。本文是在马鬃山座谈会上由雷军等几位石友讨论表述,由冯斌执笔润色成稿。
在广袤无垠的中华大地之上,马鬃山宛如一颗隐匿在历史长河中的神秘瑰宝,静静地诉说着远古的故事。这里,承载着丰富而深厚的非天然类石头文化遗产,它们犹如一部部生动的史书,记录着史前人类的生活轨迹与智慧传承。
马鬃山的非天然类石头中,品类繁多,令人惊叹。工具类石器,是先民们与自然抗争、谋求生存的得力助手,其形态各异,或尖锐锋利用于狩猎,或圆润光滑便于劳作,每一道使用痕迹都仿佛在诉说着远古时期的艰辛与奋斗;岩画,则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了古人对世界的认知和想象,那些栩栩如生的图案,可能是他们对狩猎场景的描绘,也可能是对神秘自然现象的崇拜;而非工具类石制品,更是别具一格,它们不仅是简单的石头物件,更是古人精神世界的寄托。
这些石制品中,有一部分兼具多重意义。它们既是实用的工具,在漫长的岁月里被先民们反复使用,留下了明显的工具使用痕迹,见证了那个时代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又承载着古人深厚的信仰内涵,是古人对自然神灵与人类关系的精妙诠释。古人相信自然神灵的力量,通过这些石制品表达对神灵的敬畏之情,以及对自然的尊崇与依赖。它们宛如一座桥梁,连接着古人与神秘的超自然世界,传递着古人对神灵的敬畏以及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让我们得以窥探到远古人类的精神家园。
从历史价值的维度审视,马鬃山的史前石雕艺术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星,在华夏文明的浩瀚星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是华夏文明传承的重要见证者。在目前已知的石制艺术品领域中,尚无比其更为古老的存在,它宛如一位历史的长者,默默地见证着岁月的变迁和文明的演进。其独特的人面表达,那传神的眼神,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与我们对视,每一个细微的表情都蕴含着古人丰富的情感和高级的思维信息。这不仅仅是简单的雕刻艺术,更是古人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高级思维信息叠加的产物。
当我们以现代科学的视角,尤其是量子科学的独特视角来审视这些史前石雕艺术时,更会发现其蕴含的无穷奥秘。它们并非单一维度的存在,也绝非仅仅局限于二维平面的简单表达。在长、宽、高三维空间的基础上,加上运动轴和时间轴的共同作用,这些石雕艺术仿佛被赋予了生命,从三维空间跨越到四维、五维甚至六维的神秘领域。一个看似简单的造型,在时间的长河中,在不同的运动状态下,能够变化为更多丰富多彩的造型,充满着无限的活力与变化。它们就像一个个神秘的时空胶囊,每一次的观察和研究都可能带给我们新的惊喜和启示,让我们对远古文明的认知不断拓展和深化。
基于对马鬃山史前石雕艺术的深入认识和研究,我们有理由提出这样的观点:马鬃山存在大量史前石雕艺术品,它们无疑是世界级的文化艺术宝库。这些珍贵的艺术品,不仅是马鬃山地区的骄傲,更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观点仍有待学术团队进行更为深入、全面、严谨的研究考证。只有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细致的考古发掘,以及多学科的交叉分析,我们才能更加准确地揭示马鬃山史前石雕艺术的全貌和真正价值。
在推进马鬃山史前文化和艺术的研究与传承工作方面,我们明确了清晰而坚定的旅行目标。那就是深入挖掘阿拉善,特别是马鬃山地区的史前文化和艺术宝藏,全力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让华夏文明的优秀文化和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和传承,更是我们当代人肩负的重要使命。
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我们需要制定并实施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首先,应尽快组织相关学术、艺术和藏家等各界力量,共同开展学术论坛或沙龙展。通过这样的交流平台,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爱好者们可以汇聚一堂,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和见解,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为马鬃山史前文化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系统而深入的学术成果,并持续推进学术研究向更深层次发展。同时,加快推进马鬃山、阿拉善地区史前学术和艺术成果展,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以更加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示给公众,让更多的人了解马鬃山史前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具体而言,我们要注重学术成果的转化和传播。形成相关的书籍或图册图录,对马鬃山的史前艺术品进行详细、专业的学术和艺术背书。每一件艺术品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通过书籍和图录的形式,我们可以将这些信息系统地整理和呈现出来,为后人的研究和学习提供宝贵的资料。必要时,考虑组建史前艺术基金会或胡扬文化研究基金会,为马鬃山史前文化的研究和保护提供坚实的资金支持。同时,积极推动史前艺术品市场与现代艺术品市场的对接,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让马鬃山的史前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实现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双赢。此外,还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研究学术成果的国际化交流,让马鬃山史前文化走向世界,让全球都能领略到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
我们的核心研究方向聚焦于史前非天然石雕石器,明确甄别出具有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的艺术品。在这个过程中,上古三经(易经、山海经、黄帝内经)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文化线索和研究思路。这三部经典分别指向天书、地书、人书,它们是中华文明发源的根源所在。我们要通过深入的学术研究和对艺术品的细致甄别,挖掘上古三经在马鬃山史前文化中的实证依据,进一步揭示华夏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脉络。
同时为了积极维护额济纳旗石农石商的共同利益,充分发挥额济纳旗马鬃山石种的产地优势,我们向额济纳旗观赏石宝玉石协会和额济纳旗奇石文创协会发出诚挚的倡议。希望各协会尽快组建鉴评委员会,开展马鬃山石种鉴评活动,特别是进行 “马鬃山史前石雕艺术” 镇店名石鉴评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提高额济纳旗石农石商的鉴赏水平,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马鬃山史前石雕艺术的价值,还能够将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优势和文化艺术优势,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发展和文化的传承创新。
在探索和传承马鬃山史前石雕艺术的道路上,我们深知需要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我们应极致集合学者、艺术家以及相关专业人士的智慧,形成完善的运营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关注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技术手段,更要在思维模式和核心理念上下足功夫。树立正确的文化保护和传承理念,以创新的思维推动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让马鬃山史前石雕艺术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马鬃山史前石雕艺术是我们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它等待着我们去深入探索、精心保护和传承发扬。让我们携手共进,开启这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共同揭开马鬃山史前石雕艺术的神秘面纱,书写华夏文明传承与创新的新篇章。
- 2025-04-09
- 2025-04-09
- 2025-04-09
- 2025-04-09
- 2025-03-19
- 2025-03-17
- 2025-03-13
- 2025-03-07
- 2025-03-07
- 2025-03-05